浙江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指南
01 学校与学院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前身蚕学馆是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于1897年创办的,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08年升格为高等蚕桑学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因时局动乱,学校几度易名、数迁校址,在风雨沧桑中生生不息、坚持办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不断开拓进取,绘就了新的历史篇章。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浙江理工大学化学学科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27年创建的制丝化学,1965年起开展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的教学与科研。1999年成立应用化学专业,2002年成立理学院化学系。2023年2月,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成立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专任教师(含实验技术)7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级职称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9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52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其他省部级人才28人;省高校优秀教师1人。
02 学科特色
学院拥有材料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2008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入选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2016年,化学学科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近年来,化学学科学术声望快速上升,最新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三。

03 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浙江省高分子材料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3个省级平台,高分子材料界面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现代有机合成研究所等校内研究机构。


04 科研成果
近5年承担国家与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作)2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与青年基金项目49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杰青项目1项等。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Nature、Chem. Rev.、J. Am. Chem. Soc.、Phys. Rev. Lett.、Angew. Chem. Int. Ed.等发表SCI、EI收录论文800多篇,ESI高被引论文20余篇,热点论文2篇,授权专利100多件,获省科学技术奖2项。1位学者入选Elsevier 2022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1人荣获2021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学科在表面高分子链微观动力学机制上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以第一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正刊发表。



05 人才培养
学院积极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毕业生受用人单位青睐,多位校友在国内985等高校任教。目前在校研究生500余人,近五年硕士生生均发表SCI论文2篇,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0余篇,浙江省化学会创新奖8项,1人获王善元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优良率100%。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团队协作意识强,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实践基地入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06 招生类别和目录
(一)招生类别
学院拟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78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85人,各专业招生人数以2023年招生计划为基数拟订,仅供参考。正式招生计划以教育部下达的2024年招生计划为准,实际接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
(二)学制
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三)招考专业目录

07 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二)接收推免生。学院接收取得推免(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全国各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具体内容请在以下网址查看:
https://gradadmission.zstu.edu.cn/info/1011/3037.htm
08 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一) 网上报名要求
凡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考生,请在报考前仔细阅读教育部、省市考试院、所选择的报考点以及浙江理工大学的公告、通知等文件。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网上报名时间: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s://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我校的一个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http://yz.chsi.com.cn/yztj/)了解我校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4.考生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报名期间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7.符合《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点击查看)中第五十条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符合《管理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
8.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9.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0.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请核对确保信息无误。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网报填写的个人通讯地址、手机号码、固定电话等信息非常重要,后续用于向考生发送短信、发函调档、寄送录取通知书等重要招生材料,请考生务必准确、完整填写。
11.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学校研招网等方式,主动了解考试安排、防疫要求等事项,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等,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6.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予考试。
09考试
(一)初试
1.打印《准考证》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密码及《准考证》、居民身份证等证件,避免泄露丢失造成损失。
2.初试日期和科目
12月23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
12月23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4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4日下午 业务课二
3.初试地点
初试考场由报考点统一安排,考生须到指定的考场按照规定要求参加考试。
(二)资格审查
考生报考资格审查于复试阶段统一进行,资格审查时无法完整提供下述报名材料原件的考生,根据教育部要求将取消其复试或录取资格。
1.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准考证;
2.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生证;
3.往届生需提供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教育部出具的学历认证报告。
(三)复试
1.复试时间:2024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
2.复试地点:浙江理工大学
3.复试考核办法及时间安排见学校和学院研招网复试相关通知。
10 体检
考生拟录取后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体检。体检须在我校医院或其他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进行,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体检标准根据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文件执行。
11 学费及奖助体系
(一)学费标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000元/生·年
以上收费标准若有调整,均以物价部门核准的最新收费标准为准。
(二)奖助体系
学校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建有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业奖学金、岗位助学金(含助研、助教和助管等)、出国(境)交流学习资助、创新成果与竞赛奖励、专项奖学金等。
1.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2万元。
2.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发放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面向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3.学业奖学金
根据“全面惠及、激励导向”的原则,分别对一年级新生和二、三年级研究生实施不同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政策。一年级硕士研究生:一等12000元/生•年,二等8000元/生•年;二年级及以上硕士研究生:一等12000元/生•年,二等10000元/生•年,三等8000元/生•年。
4.岗位助学金
研究生可以通过兼职从事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即助教、助研、助管、辅导员)而获得相应的岗位酬金。
5.出国(境)交流学习资助
学校积极鼓励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硕士研究生主要资助学生长(短)期出国(境)交流学习,可申请5000—40000元不等的资助。
6.研究生创新成果与竞赛奖励
学校每年规划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在校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或高级别学科竞赛获奖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其中高水平论文的奖励额度为2000—10000元不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给予2000元/项的奖励;高级别学科竞赛获奖团队最高可获10000元奖励,获奖个人最高可获5000元奖励。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资助10000元/人。
7.专项奖学金
研究生专项奖学金包括桑麻奖学金、纺织之光奖学金等多项由专业基金组织、企事业单位或校友个人设立的社会专项奖学金,奖金额度2000—10000元不等。
其他
1.历年复试分数线、录取人数、导师信息等均可在我校研招网查询。
2.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学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
3.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
4. 我校研究生招生的最新信息,请查阅学校研招网。
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浙江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19号楼 529
邮编:310018
电话:0571-86847861 王老师
邮箱:ccejkb@zstu.edu.cn
浙江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官网:
https://scce.zstu.edu.cn/
浙江理工大学研招网:
https://gradadmission.zstu.edu.cn/